当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一方面,主要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地位不高、能力水平不适应、精力投入不足和缺乏充分的经费保证、有效的方法手段等,直接影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社会负面影响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消解”形成了挑战。要战胜这些挑战,必须努力探索。
1、教育教师首先要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提高全员育人水平。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高等学校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任务,而是全体教师和职工的神圣职责。在履行这一神圣职责时,各自的分工有所侧重。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深刻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是高等学校必须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但是,目前高等学校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并不都是很强,努力成为教书育人专家的意识更差。这也和目前国家对高等学校水平、地位评价的某些政策和指标的导向有关。例如,把科技成果的大小、多少作为评价学校、学科、专业直至教师个人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指标和条件。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和高等学校都要把教育、引导教师努力成为教书育人专家作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首要任务,从政策到具体考核、晋职等等,抓好落实。
2、理论思想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
一是应在努力贯彻“两课”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改革“两课”的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克服“两课”教学中讲授照本宣科、考试死背观点的老套路。“两课”教学可通过讲座形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向大学生阐释当前种种社会不良现象存在的原因,教育学生能够正视这些问题,并且树立以自己的行动克服这些问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二是应制定大学生德育实施计划,把大学四年的“两课”教学和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按年级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突出了各个年级的侧重点,明确各项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责任部门和经费来源等等。三是在校园网上开辟“德育网站”,公布学校关于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规定,提供多媒体德育教育资料,提供当前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报道,建立大学生热点、焦点问题讨论专栏。
3、建立纪实与评语相结合的德育评价新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锻炼。
多年来,对大学生的德育评价除了“两课”的考试成绩有较大差别外,最后的毕业鉴定基本上是“套话”,用人单位很难判断出每个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品德表现的优良及特点。而且也难以更有效的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因此,应努力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客观、科学、有效和便利的大学生德育评价新体系。对大学生的德育评价应包括理论教学考试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及实践锻炼考察鉴定两部分。前者是反映学生知的程度,后者是反映学生信和行的程度。显然后者更为重要。理论教学考试成绩可采用百分制或者五级分制。思想政治表现及实践锻炼考察鉴定应采用学生表现纪实与适当评语相结合、以表现纪实为主的评价体系。设计一个思想政治表现和社会实践锻炼的纪实体系,将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实践活动、公益劳动、社会捐助、集体活动以及所做的好人好事如实记载,并在毕业时针对纪实情况做出简要评语,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一部分,装入学生档案。